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pdf

火博官方

Common problem

首页 > 火博官方 > 火博登陆官网

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pdf

时间: 2025-03-25 20:33:32 |   作者: 火博登陆官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涉及除尘设施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旋风分离器体积较大,携带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本体以及手持管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相连接,且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能通过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并能随吸尘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处于连通状态。该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手持管和本发明提供的旋风分离器。本发明用于简化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之间的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7845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8.11.13 (21)申请号 0.7 (22)申请日 2018.08.24 (71)申请人 杨伟鑫 地址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太白镇 曹门村立新村76号 申请人 蒋志鹏 (72)发明人 杨伟鑫蒋志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王金宝 (51)Int.Cl. A47L 9/16(2006.01) A47L 9/00(2006.01) A47L 5/3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54)发明名称 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 涉及除尘设施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旋风分离器体 积较大,携带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该旋风分离器 包括旋风分离器本体以及手持管连接结构,其 中: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 相连接,且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能通过所述手持 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并能 随吸尘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 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后,所述旋风分离 器本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处于连通状态。 该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手持管和本发明提供的旋 风分离器。本发明用于简化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 A 之间的连接结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使用。 2 2 5 4 8 7 8 0 1 N C CN 108784522 A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旋风分离器本体以及手持管连接结构,其中:所 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相连接,且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能通过所述手持 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并能随吸尘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所述手持管连接 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处于 连通状态。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 管形成的固定连接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包括灰尘流入 通道以及滤后气流输出通道,所述灰尘流入通道与滤后气流输出通道彼此独立,所述旋风 分离器本体的气流入口通过所述灰尘流入通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相连通,所述旋风 分离器本体的气流出口通过所述滤后气流输出通道与吸尘器的吸尘管道相连通,流入所述 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经过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过滤后能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 流出口流出。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包括气旋筒、 集尘杯和排气筒;所述集尘杯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所述集尘杯上部与所述气旋筒下 部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气旋筒相连通;所述气旋筒上部与所述排气筒进 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排气筒相连通;所述气旋筒与所述集尘杯之间装有密 封垫。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旋筒包括外壳、隔离器、气旋 部和过滤器;所述气流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外壳内表面相切;所述气旋部可拆卸 地装入所述外壳内,所述气旋部与所述外壳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定位结构;所述隔离器 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壳顶部将所述灰尘流入通道与滤后气流输出通道相隔离;所述过滤 器伸入所述隔离器内,且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隔离器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径向定位结构和相互 配合的周向定位结构。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 板设在所述气流入口处使所述气流入口的流通面积在挡风板处减小。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旋部包括风道和气旋腔,所 述风道为设置在气旋部顶部内表面一周带豁口的环形凹槽;所述气旋腔为上宽下窄的截圆 锥体空腔,所述气旋部顶端与底端均敞口设置。 8.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器为筒状结构,筒身上设 有多个过滤孔,每个所述过滤孔轴线均互相平行,且所述过滤器上存在未设置所述过滤孔 开口的区域;所述过滤器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并在所述过滤器下端设有上窄下宽的截圆锥 体空腔,所述过滤器长度长于所述隔离器长度。 9.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排气筒 上,并与所述排气筒内表面相切,所述排气筒内设有轴向定位顶柱。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是,包括吸尘器手持管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旋风分离 器。 2 2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 1/6页 旋风分离器以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旋风分离器装置以及设置该旋 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旋风分离器,是用于气固体系或者液固体系分离的一种设备。工作原理为靠气流 切向引入造成的旋转运动,使具有较大惯性离心力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甩向外壁面分开。吸 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非常快速地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 屑,将尘屑存储在过滤系统内。久而久之吸尘器滤芯吸附了大量的尘屑,导致吸尘器吸力下 降,寿命减少,故而人们会在吸尘器前端串联旋风分离器,将大部分尘屑存于旋风分离器 中,仅少部分尘屑会进入吸尘器过滤系统中,从而保护了吸尘器滤芯,增加了吸尘器寿命。 [0003] 现存技术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含尘空气入口、锥体、洁净空气出口和集尘 桶,所述旋风分离器连接于吸尘器进风口前端,用来过滤吸入的大部分尘屑。 [0004] 本申请人发现现存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 1、现存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体积较大,需将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放置在定制 的架子上进行移动,携带使用不方便; [0006] 2、现存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无法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导致分离效果欠佳; [0007] 3、现存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器,在尘屑堆积至集尘杯上部时,易产生倒吸,将尘屑 吸入吸尘器内。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以及包括该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以解决 现有的旋风分离器体积较大,携带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0009] 本发明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 本发明提供的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本体以及手持管连接结构,其中:所述 手持管连接结构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相连接,且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能通过所述手持管 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并能随吸尘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所述手持管连接结 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处于连 通状态。 [0012]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的固定连接 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13]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的可拆卸式 固定连接为锥度连接。 [0014]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包括灰尘流入通道以及滤后气流 输出通道,所述灰尘流入通道与滤后气流输出通道彼此独立,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 3 3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 2/6页 入口通过所述灰尘流入通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相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 出口通过所述滤后气流输出通道与吸尘器的吸尘管道相连通,流入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 气流经过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过滤后能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出口流出。 [0015]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包括气旋筒、集尘杯和排气筒;所 述集尘杯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所述集尘杯上部与所述气旋筒下部进行可拆卸连接, 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气旋筒相连通;所述气旋筒上部与所述排气筒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 气流出口与所述排气筒相连通;所述气旋筒与所述集尘杯之间装有密封垫。 [0016]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旋筒包括外壳、隔离器、气旋部和过滤器;所述 气流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外壳内表面相切;所述气旋部可拆卸地装入所述外壳 内,所述气旋部与所述外壳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定位结构;所述隔离器可拆卸地安装于 所述外壳顶部将所述灰尘流入通道与滤后气流输出通道相隔离;所述过滤器伸入所述隔离 器内,且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隔离器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径向定位结构和相互配合的周向定位 结构。 [0017]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在所述气流入 口处使所述气流入口的流通面积在挡风板处减小。 [0018]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旋部包括风道和气旋腔,所述风道为设置在气 旋部顶部内表面一周带豁口的环形凹槽;所述气旋腔为上宽下窄的截圆锥体空腔,所述气 旋部顶端与底端均敞口设置。 [0019]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器包括隔板和隔离套,所述隔板与所述外壳 顶部截面形状一致并位于所述隔离器上部;所述隔离套为筒状结构,所述隔离套顶端与底 端均敞口设置,且所述隔离套位于所述隔离器下部并伸入所述气旋部内。 [0020]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为筒状结构,筒身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每个 所述过滤孔轴线均互相平行,且所述过滤器上存在未设置所述过滤孔开口的区域;所述过 滤器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并在所述过滤器下端设有上窄下宽的截圆锥体空腔,所述过滤器 长度长于所述隔离器长度。 [0021]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杯为透明材质且锥度小于所述气旋腔锥度。 [0022]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排气筒上,并与所述排气筒 内表面相切,所述排气筒内设有轴向定位顶柱。 [0023]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旋筒外壳和所述排气筒上对应位置设有螺栓 孔,所述气旋筒与所述排气筒之间用螺栓进行连接。 [0024]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杯上设有定位片,所述气旋筒外壳上设有卡 合槽,将所述定位片旋入所述卡合槽内实现所述集尘杯与所述气旋筒之间的连接;或者, [0025] 所述集尘杯与所述气旋筒外壳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集尘杯与所述气旋筒 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2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手持管和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旋 风分离器。 [0027]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28] 本发明提供的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本体以及手持管连接结构,手持管连 接结构与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相连接,在使用时,将所述旋风分离器本体通过所述手持管 4 4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 3/6页 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在使用吸尘器打扫时,所述旋风分离器能随吸尘 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所述手持管连接结构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后,所述旋风分离 器本体与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管道处于连通状态,使所吸气体能经过所述旋风分离器过滤后 进入吸尘器中。 [0029] 本发明中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30] 1、本发明能随吸尘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拆卸方便,使用便捷; [0031] 2、本发明能增大进入旋风分离器的气体流速,使尘屑与空气的分离效果更加明 显; [0032] 3、本发明能在尘屑堆积至集尘杯上部时,能防止尘屑倒吸入吸尘器内部。 附图说明 [003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存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依据这一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旋风分离器与吸尘器连接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旋风分离器爆炸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旋风分离器剖面气体流向示意图; [0037] 图4为图2所示旋风分离器气流入口处挡风板示意图; [0038] 图5为图2所示旋风分离器气旋筒与集尘杯连接示意图; [0039] 图6为图2所示旋风分离器过滤器剖视示意图; [0040] 图7为图2所示旋风分离器过滤器俯视剖视示意图; [0041] 图8为图2所示旋风分离器隔离器示意图。 [0042] 图中,1、气旋筒;11、外壳;111、挡风板;112、气流入口;113、轴向定位槽;114、卡合 槽;12、隔离器;121、隔板;122、隔离套;123、径向定位槽;124、周向定位槽;13、气旋部;131、 风道;132、气旋腔;133、轴向定位凸起;14、过滤器;141、过滤孔;142、挡尘结构;143、径向定 位凸缘;144、周向定位凸起;2、集尘杯;21、定位片;3、排气筒;31、气流出口;32、轴向定位顶 柱;33、螺栓孔;4、密封垫;41、定位挡片;5、手持管连接结构;51、灰尘流入通道;52、滤后气 流输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 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 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4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旋风分离器装置以及包括该旋风分离器的吸尘器。 [0045] 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46]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旋风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本体以及 手持管连接结构5,手持管连接结构5与旋风分离器本体相连接,在使用时,将旋风分离器本 5 5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 4/6页 体通过手持管连接结构5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在使用吸尘器打扫时,旋风分离器 能随吸尘器手持管同步移动,手持管连接结构5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固定连接后,旋风分离 器本体与吸尘器的吸尘管道处于连通状态,使所吸气体能经过旋风分离器过滤后进入吸尘 器中。 [0047]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手持管连接结构5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的固定连接 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48]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手持管连接结构5与吸尘器手持管形成的可拆卸式 固定连接为锥度连接,能同时起到密封作用。 [0049]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手持管连接结构5包括灰尘流入通道51以及滤后气 流输出通道52,灰尘流入通道51与滤后气流输出通道52彼此独立,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 入口112通过灰尘流入通道51与吸尘器的吸尘管道相连通,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出口31 通过滤后气流输出通道52与吸尘器的吸尘管道相连通,流入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经过旋 风分离器本体的过滤后能从旋风分离器本体的气流出口31流出。 [0050]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旋风分离器本体包括气旋筒1、集尘杯2和排气筒3; 集尘杯2位于旋风分离器底部,集尘杯2上部与气旋筒1下部进行可拆卸连接,气流入口112 与气旋筒1相连通;气旋筒1上部与排气筒3进行可拆卸连接,气流出口31与排气筒3相连通; 气旋筒1与集尘杯2之间装有密封垫4。 [0051]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气旋筒1包括外壳11、隔离器12、气旋部13和过滤器 14;气流入口112设置在外壳11上,与外壳11内表面相切;气旋部13可拆卸地装入外壳11内, 气旋部13与外壳1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定位槽113和轴向定位凸起133;隔离器12可拆卸 地安装于外壳11顶部,将灰尘流入通道51与滤后气流输出通道52相隔离;过滤器14伸入隔 离器12内,且过滤器14与隔离器12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径向定位槽123、径向定位凸缘143和 相互配合的周向定位槽124、周向定位凸起144。 [0052]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外壳11上设有挡风板111,挡风板111设在气流入口 112处,应用文丘里原理使气流入口112的流通面积在挡风板111处减小,从而使流入气旋筒 1的气体流速增大。 [0053]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旋部13包括风道131和气旋腔132,风道131为 设置在气旋部13顶部内表面一周带豁口的环形凹槽;气旋腔132为上宽下窄的截圆锥体空 腔,气旋部13顶端与底端均敞口设置。 [0054]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隔离器12包括隔板121和隔离套122,隔板121与外壳 11顶部截面形状一致并位于隔离器12上部;隔离套122为筒状结构,隔离套122顶端与底端 均敞口设置,且隔离套122位于隔离器12下部并伸入气旋部13内,防止刚进入气旋部13的含 尘空气进入过滤器14中。 [0055]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过滤器14为筒状结构,筒身上设有多个的过滤孔 141,每个过滤孔141的轴线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并在过滤器14下端设有挡尘结构142,挡尘结构142为上窄下 宽的截圆锥体空腔,使气体只可以通过过滤孔141进入吸尘器,防止了集尘杯2中尘屑倒吸入 吸尘器中,过滤器14长度长于隔离器12长度。 [0056]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集尘杯2为透明材质且锥度小于气旋腔132锥度,能 6 6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 5/6页 减小含尘气体的离心力,使尘屑尽快落入集尘杯2中。 [0057]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流出口31设置在排气筒3上,并与排气筒3内 表面相切,排气筒3内设有轴向定位顶柱32。 [0058]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气旋筒外壳11和排气筒3上对应位置设有螺栓孔33, 气旋筒1与排气筒3之间用螺栓进行连接。 [0059] 如图2旋风分离器爆炸图所示,气旋部13安装在外壳11内,气旋部13上的轴向定位 凸起133卡入外壳11上的轴向定位槽113中,既限制了气旋部13的轴向移动,同时限制了气 旋部13的周向转动,使气旋部风道131的豁口正对外壳上的气流入口112,安装好后气旋 部13的高度略低于外壳11的高度;隔离器12的隔板121安装在气旋部13的顶部且同时位于 外壳11内,由于隔板121与外壳顶部截面形状一致且为非回转体,故限定了气旋部13的周向 转动;将过滤器14的径向定位凸缘143安装至隔离器12的径向定位槽123内,同时周向定位 凸起144安装至周向定位槽124中,实现对过滤器14的径向、周向和轴向定位,使过滤器14上 未设置过滤孔141开口的区域正对气流入口112,防止刚进入气旋部还未产生离心力的尘屑 被吸入过滤器14中;将排气筒3与气旋筒1连接后,排气筒3上的轴向定位顶柱32顶住过滤器 14的径向定位凸缘143,从而限制了过滤器14的轴向运动,同时间接限定了隔离器12与气旋 部13的轴向运动。 [0060]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集尘杯2上设有定位片21,气旋筒外壳11上设有卡合 槽114,将定位片21旋入所卡合槽114内实现集尘杯2与气旋筒1之间的连接;或者, [0061] 集尘杯2与气旋筒外壳1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集尘杯2与气旋筒1之间通过螺 纹连接。 [0062]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垫4为橡胶材质,密封垫4上设有定位挡片41。 [0063] 如图5旋风分离器气旋筒与集尘杯连接示意图所示,安装时,将密封垫4的定位挡 片41装入气旋筒外壳11的卡合槽114内,定位挡片41的厚度小于卡合槽114的厚度,将集尘 杯2上的定位片21放入卡合槽114的豁口内,再向卡合槽114盲端旋转,实现了集尘杯2与气 旋筒1之间的连接,同时由于密封垫4的弹力作用将定位挡片41与卡合槽114压紧,增大摩擦 力,起到了防松的作用;拆卸时,将集尘杯2向卡合槽114豁口端旋转,并将定位片21从卡合 槽114中拆出,即可拆下集尘杯2,将集尘杯2内尘屑清除。 [006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手持管和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旋 风分离器。 [0065] 如图3旋风分离器剖面气体流向示意图所示,吸尘器的吸力将含尘气体通过灰尘 流入通道51进入气旋筒1中,在挡风板111处应用文丘里原理,减小气体流动截面积从而增 大了气体流动速度,经过风道131将气体流向变为沿气旋部13内壁的周向运动,在气旋腔 132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将尘屑甩向远离过滤器14方向,气体则由于吸尘器的吸力作用经过 滤孔141的过滤,由过滤器14内部进入排气筒3后,经滤后气流输出通道进入吸尘器管道内; 而甩向气旋腔132内壁的尘屑,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进入旋风分离器底部的集尘杯2中,由于 集尘杯锥度较小,离心力逐渐减弱,最终尘屑落入集尘杯底部。 [0066]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 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 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显而易见或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 7 7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 6/6页 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 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67]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 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68]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 有声明外,固定连接能够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 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0069]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 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 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007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来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8 8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1/7页 图1 9 9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2/7页 图2 10 10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3/7页 图3 11 11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4/7页 图4 12 12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5/7页 图5 13 13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6/7页 图6 14 14 CN 108784522 A 说明书附图 7/7页 图7 图8 15 15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广东罗定农商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DB3401T 312-2023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作监测风险预警响应.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上一篇:12306就体系毛病致歉;极氪猎装车007GT官宣;曝苹果4月前推iPhone SE 4iPad 11
下一篇:热门文章